首页 > 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站手机版 > 基层动态

科技公民培育的海淀实践

时间:2024-07-08 [字号: 超大 ] 来源:2023年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集

科技公民培育的海淀实践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以下简称“海淀”)提出培育“科技公民”理念,2019年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并将“科技范”文明实践路径作为海淀模式探索的“试验田”重点推进。海淀始终坚持敢为人先、矢志创新、科技报国的中关村精神,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培育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科技公民,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环境。

  海淀依托中科院、驻区高校、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等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不断探索培育“科技公民”的实践路径和实施举措,形成了“传承科技报国精神”“鼓舞科技强国斗志”“点赞科技美好生活”三个方面培育体系,让“科技+创新+文明”成为海淀城市品格的鲜明表达。

讲好科技创新的“中关村故事”,传承科技报国精神

  开展“两弹一星与海淀”巡回展览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巡回展览活动分“两弹一星 强国之基”“两弹一星 海淀渊源”“强国有我 赓续辉煌”等三个部分,展示“两弹一星”科学家克服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的感人故事和海淀科学家、企业家创业报国、矢志创新的奋斗故事,弘扬敢为人先、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巡回展览活动已连续举办3年,分别在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西三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青龙桥街道309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地开展巡回展出5场,累计线下参观人数达3万余人,线上覆盖人群2万余人。

  开展“村史故事我来讲”宣讲活动,传承科技报国精神。中关村村史馆常设《中关村历史展》和《初心·致远——中关村特楼的党员科学家》主题特展,展示中关之名、迎接新生、四海归国、科技进军等14个板块内容,以及16位曾经居住生活在中关村特楼的党员科学家的感人事迹。邀请36名来自双榆树中心小学热心公益事业的红领巾志愿宣讲员,讲述中关村的聚落演变发展史、科技文化发展史、创新思想发展史以及中关村众多科学家科学报国、产业报国的故事,弘扬中关村创新创业的伟大进程及宝贵经验。

  开展“学而时习之”文艺思政课活动,展现青少年科技报国理想。海淀启动“‘学而时习之’文艺思政课”项目,聚焦“红色”“创新”“科技”“教育”“人才”5个主题,发动海淀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用自己擅长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寻找讲述身边符合活动主题的海淀特色故事。邀请中国铁道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钱立新、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静、《中关村特楼的故事》作者边东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熊晓琳、党的二十大代表易彦等专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重温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到今日中关村的发展历程,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编排《“学而时习之”——外星人奇遇记》思政课短剧,在海淀区150余所中小学以“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实践课程”等形式融入学校课堂、融入学生日常,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勇立改革创新潮头的时代新人。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鼓舞科技强国斗志

  海淀区以科技公民培育为抓手,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海淀青少年树立“科技强国有我”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抱负。

  开展“格致论道·海淀”科普讲坛,鼓舞科技强国斗志。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开展8期演讲活动,邀请了超过83位行业大咖分享科技创新精神、思想和观点,为市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引发积极反响,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达139万,演讲视频总访问量超过8000万。2019年,“格致论道”项目的《百年孤独的阿尔茨海默症》视频在“典赞·2019科普中国”中被评为十大网络科普作品,2020年“格致论道”系列图书被评为年度图书,2021年“格致论道”举办地——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被评为“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开展“少年科学宣讲团”训练营,增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2020年以来,每年举行三期训练营,以“讲座+宣讲+参观+交流”的模式,全方位、多元化、科学化、精准化提升海淀区青少年科学素养和传播科学的能力。活动举办至今,已辐射海淀区8所中学的近300名青少年学生,并有21名学生通过培训脱颖而出,登上“未来少年”的舞台演讲,分享他们在生活、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经历和心得体会,给全国青少年带来启迪和思考。2023年,以“智慧引领未来”“创新点亮未来”“筑梦启航未来”为主题,在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海淀城市大脑展示体验中心、海淀区互联网科技企业——字节跳动科技展厅和中科院文献和情报中心举行“少年科学宣讲团”训练营,取得良好效果。

  搭建“未来少年”科普讲坛,点燃青少年未来强国梦想。在“格致论道”和“少年科学宣讲团”基础上,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等,联合发起“未来少年”科普讲坛。参加“少年科学宣讲团”训练营的部分同学在经过严谨的训练和专业的指导后,将参加“未来少年”科学演讲大会。

点赞美好生活梦想,描绘科技报国图景

  展示科技成就,畅想未来生活。围绕“未来城”“科学梦/小时候的科学梦”“未来公民计划之元宇宙之旅”等主题,连续3年开展“海淀·未来公民计划”活动,围绕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充分利用区内科教资源密集、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前沿技术飞速发展的区域优势,贯彻落实科技城市、科技政府、科技公民“三位一体”建设的基础环节,切实增强创新创业人群和广大群众的获得感。

  科技精准抗疫,助力美好生活。充分发挥区域8万家企业、1.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优势,统筹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助力疫情防控更智慧、更精准、更高效。志愿团队研发科创产品助力精准化抗疫,海淀区科技先锋志愿服务总队引导扶持百度、旷视科技等企业志愿团队研发可查询导航的核酸检测地图、可实现“秒级”核验的防疫“电子哨兵”等科技产品助力抗疫。志愿信息调度平台助力抗疫更加快速高效,依托“海淀城市大脑”疫情防控平台和文明实践服务管理平台等智能化系统,建立多渠道数据采集机制,实时分析预判防疫需求,提高志愿服务精准匹配和应急支援效率。科技志愿者加入提升疫情防控效率,发动区域高新技术企业青年员工志愿者超3500人,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核查分析等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志愿服务超1万人次,确保防控工作更智慧精准。

  激发科技想象,开创美好生活。开展“科技星球环游记”系列主题活动,激发市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回收星球展示单元设置标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标志的4个垃圾桶,观众在1分钟内向垃圾桶中投掷符合类别的标识牌,投掷正确得一分,投掷错误除不得分以外标识牌还会被垃圾桶“弹出”,让体验过的观众感受到正确的垃圾分类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垃圾分类能有效节约原生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引领绿色生活。

成效启示

  启示一:坚持政治引领,自觉服务工作大局。科技公民培育项目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服务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要以“科技惠民”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海淀得天独厚的“科技+文化”深度融合优势,以“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培育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活力”的新时代公民。

  启示二:坚持首善标准,确保工作高标准常态化。科技公民培育项目要加大统筹指导力度,坚持全区一盘棋,以统一的标准推动项目高质量开展。要强化资金政策扶持,持续开展系列项目活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环境。

  启示三:坚持创新探索,多层次分众化培育科技公民。科技公民培育项目要立足海淀区发展实际,创新设计适合中小学生、青年人群等不同群体的活动形式,搭建立体化科学素养培育体系,探索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有效途径,助力展现文明新风新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