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研究 > 研究成果

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 深刻理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时间:2021-01-06 [字号: 超大 ] 来源:市政研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特征作出的重大判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始终遵循的价值航标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奋斗目标。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并在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抓住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这一主要矛盾,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主要矛盾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艰辛探索。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根据这一变化,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要义的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改善生活。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注人民需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点

    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点,要从分析需求和供给的新变化入手。一方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质升级。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包含着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向往、对社会全面进步的期盼。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制约有效供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落后的社会生产指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是对总体状况的衡量,是整体性的问题;而不平衡、不充分指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已经提高,但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社会生活各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改革开放以来,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我国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经济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还存在很多短板。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人民群众生活在各领域逐步完善,才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现代治理中谋划实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针策略

    以人民需求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含优化结构和增加供给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不仅包括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包括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始终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解决个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同时,也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有效途径。

    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立健全主要矛盾化解机制。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集中体现。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保证全体人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建设、平等享有各项权利,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在涉及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领域,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完善促进消费的机制,构建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管理体制,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制度弊端,完善按要素分配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升解决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时代要求。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一切发展归根结底都要靠人去实现。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提出的新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对向往作为我们对奋斗目标,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运用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不断提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治理国家的水平,将社会治理实践有机地融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之中,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转变工作作风,在热心服务群众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由理想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作者:董微  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本文发表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2020年第12期)

Baidu
map